top of page

AWS Price 怎麼省?3 招必學的預算控管

AWS Price

為什麼中小企業容易高估或低估 AWS Price?

隨著雲端技術普及,越來越多中小企業開始採用 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 AWS)來部署網站、系統與應用程式。然而,許多企業在初期使用 AWS 時,常常會低估實際的 AWS Price,導致預算超支、帳單突增,甚至懷疑是不是被「坑錢」了。

這其實並不是 AWS 的問題,而是因為其定價機制複雜、收費項目多元、與傳統主機思維完全不同。若沒有事先理解,就很容易踩到幾個常見的「費用地雷」。


AWS 定價模型對初學者不友善?一次搞懂計費邏輯

AWS 的核心計費方式並非單一月租費,而是依據「實際用量」彈性計費(Pay-As-You-Go)。這看似彈性高、很省錢,卻也隱藏不少細節。例如: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設定,都可能讓你在月底看到帳單時大吃一驚。


常見踩雷情境:小流量用戶卻付出高費用

讓我們來看一些常見情境,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曾經也遇過。

  1. EC2 忘了關機:很多開發者或業主測試完環境後忘記關閉 EC2 實例,結果它就這樣默默跑了 30 天。

  2. S3 以為只是儲存,卻還有讀取費用:S3 除了儲存費外,每次讀取資料都會額外收費,如果是網站圖片、大量備份,費用會越來越高。

  3. 傳輸費沒算進去:例如部署一個影音平台,結果影片大量被用戶播放,造成傳出流量超標,費用反而比儲存還高。


實例案例|Snapchat:Snapchat 初期在 AWS 上成長快速,但也因為資料傳輸量大,導致 AWS Price 飆升。據報導,他們 2017 年向 AWS 簽下 10 億美元的三年雲端合約,才開始穩定成本結構。


AWS 免費額度真的免費嗎?你該知道的限制

AWS 提供一套「免費用量層」(Free Tier),包含:


然而這些免費額度有「時限(通常是註冊後 12 個月內)」或「服務限制」,例如只能用特定類型的 EC2。許多企業用了超過免費額度卻不自知,結果月底收到帳單才驚覺「免費不是全免」。


第 1 招:掌握 AWS 定價架構,避開關鍵爆預算項目

了解 AWS 的基礎計價邏輯後,下一步是學會如何依照實際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價格方案,避免「拿牛刀殺雞」,浪費預算。


On-Demand、Reserved、Spot Pricing 怎麼選?

AWS 提供3大主要價格模式,每種都有不同的使用情境與成本效益。


實例案例|Airbnb:Airbnb 利用 Spot Instances 執行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任務,成功大幅降低運算成本,同時保有效能彈性。


AWS Price

資源類型解析:運算、儲存、資料傳輸費用分別怎麼算

AWS Price 主要可拆成三大項目:運算(EC2)、儲存(S3)、傳輸(Bandwidth),以下整理比較表:


這裡特別提醒,出網流量才會產生費用,若你內部服務彼此通訊或使用 Amazon 內部區域傳輸(如同區 VPC),多半不計費。這一點對於大量數據交換的系統至關重要。


價格陷阱整理:這些「沒算進去」才是真正的花費來源

初次部署時,常忽略的幾個花費來源包括:

  • EBS Volume 沒有釋放:關閉 EC2 後,EBS 還在就會持續收費。

  • S3 冷資料未轉 Glacier:長期儲存成本應轉冷資料類型,可節省 80%。

  • Elastic IP 沒有綁定實例會額外收費

  • CloudWatch Log 記錄太多未清除:Log 若未設定清除規則,會累積大量費用。


實例案例|Netflix:Netflix 長期使用 AWS 作為基礎雲架構,特別重視成本控管與資源調整機制,例如透過自研工具「Simian Army」模擬故障與自動停用無用資源,有效降低整體 AWS Price。


第 2 招:善用官方與第三方工具,精準預測 AWS 成本

即使你已經熟悉了 AWS 的價格架構,若沒有即時掌握成本變化與預估花費,仍可能讓帳單超出預算。幸好,AWS 本身與市面上提供了多款工具,可以幫助企業主與技術團隊預測與控管 AWS Price,達成成本最佳化。


AWS Pricing Calculator 操作教學(圖解版)

這是 AWS 官方提供的價格試算工具,適合初學者與中小企業預估上雲預算。

主要功能包括:

  • 根據服務類型(如 EC2、RDS、S3)預估月費

  • 可自訂使用量、區域、執行時間等參數

  • 可匯出 PDF 報告,利於內部預算申請


👉 點此使用 AWS Calculator

📌 範例情境:一個 EC2 t3.medium + 50GB S3 儲存空間,估算結果約每月 NT$500~800,不含傳輸費與額外 API 請求。


Cost Explorer:追蹤實際花費與成本趨勢

Cost Explorer 是 AWS 帳戶內建的視覺化報表工具,適合持續監控成本使用情形。

推薦使用情境:

  • 觀察每日/每月費用變化趨勢

  • 分析各服務佔比(EC2、S3、CloudFront)

  • 找出異常成本變動(例:突增的資料傳輸費)


實例案例|Pinterest:Pinterest 使用 AWS Cost Explorer 結合內部儀表板,將超過 50 個產品團隊的資源標籤化,有效掌握跨部門成本結構,避免資源浪費。


ree

推薦第三方輔助工具

除了 AWS 原生工具,還有一些 SaaS 平台提供更彈性、更進階的成本控管服務,適合快速成長或跨國擴張企業。


第 3 招:設計預算控管策略,讓花費在可控範圍內

知道怎麼預估費用還不夠,真正讓 AWS Price 不失控的關鍵在於持續的控管機制與架構設計策略。以下是三個中小企業最應該執行的控管層面:


設定預算警示與限制:預防失控花費的第一步

透過 AWS Budgets,你可以設定:

  • 預算上限提醒(例如:費用超過 NT$5,000 即發信通知)

  • 服務項目預算(例如:EC2 不得超過 NT$3,000)

  • 每日使用量報告

👉 優點:

  • 設定簡單,可接收 Email 或 SNS 通知

  • 支援「自動停用資源」(結合 Lambda)

  • 不影響現有服務使用

📌 建議設定:初期建議每項服務設 2 個門檻,例如「75% 預算提醒」與「100% 預算警示」,確保預警充足。


彈性架構設計:Auto Scaling 與使用者習慣的匹配

很多企業在預算失控的根源,不是服務太貴,而是資源配置過剩。導入 Auto Scaling(自動擴展)能依照實際需求調整伺服器數量,避免閒置。


實例案例|Adobe:Adobe 利用 Auto Scaling 搭配 Lambda,讓 Creative Cloud 系統能根據用戶使用行為動態擴縮,AWS Price 成本降低約 30%。


AWS Price

最佳實務:企業級成本管理的三層級做法

若你管理多個專案或部門,建議從以下三層級進行成本規劃:


這樣的策略不僅提升透明度,也能促進內部的「成本自負責」文化,讓團隊更有意識地控管 AWS Price。


實務案例:企業如何透過 AWS 成本最佳化成功轉型?

以下是3家知名企業成功進行 AWS 成本最佳化的案例,提供你借鏡:


售票平台 Eventbrite:導入 Auto Scaling 降低 EC2 成本 50%

  • 問題:活動尖峰時期系統經常過載,閒時資源浪費

  • 解法:導入 Auto Scaling + Spot Instance

  • 成效:EC2 成本下降 50%,服務穩定性提升


線上學習平台 Coursera:CDN 搭配 S3 儲存優化傳輸費用

  • 問題:全球學生同時觀看課程影片,流量龐大

  • 解法:使用 CloudFront CDN 搭配 S3 儲存

  • 成效:影片讀取速度提升 60%,AWS Price 成本下降 40%


SAP 導入商 Siemens:遷移 ERP 到 AWS 並採用 Reserved 訂閱

  • 問題:傳統架構無法支援全球分支運營

  • 解法:採用 EC2 Reserved Instance + VPN 架構

  • 成效:每月成本下降 30%,提升全球協同效率


結語:掌握 AWS Price,不再被帳單嚇到

AWS 的彈性與功能非常強大,但相對的,複雜的定價結構也讓許多中小企業主不知所措。只要你願意多花一點時間了解機制、善用工具、設計控管策略,完全可以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享受雲端的高效能。

📌 快速回顧 3 招關鍵:

  1. 理解定價架構:不要只看表面單價,要知道細節才不會踩雷

  2. 預測並追蹤花費:善用 AWS Pricing Calculator 與 Cost Explorer

  3. 持續成本控管:自動化策略 + 標籤管理,讓費用可視、可管、可優化

若你在導入 AWS 或控制 AWS Price 的過程中需要協助,WeWinCloud 雲端科技擁有豐富的雲端遷移與成本優化經驗,協助企業從評估、規劃、部署到日常運維,打造穩定又划算的雲端架構,讓你用得聰明、花得安心。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