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laude 3.5 sonnet 與 Haiku、Opus 差在哪?完整模型差異一次解析

Claude 3.5 sonnet

Claude 3.5 是什麼?為何掀起 AI 模型命名熱潮

在 ChatGPT 掀起 AI 熱潮後,越來越多使用者開始接觸像 Claude、Gemini、Mistral 等不同 AI 模型,其中由 Anthropic 推出的 Claude 3.5 sonnet 更是在 2024 年中正式發布後成為熱門話題。相較於其他模型命名方式如「GPT-4」這種數字標示,Claude 採用的詩歌命名方式(Haiku、Sonnet、Opus)反而讓許多使用者霧煞煞。

其實,這3種名稱不只是好聽而已,它們對應的是不同運算能力、推理能力與使用情境的版本。你可以這樣理解:

  • Haiku:最輕量、快速、便宜的小模型

  • Sonnet:中階、性能均衡、支援多數工作負載

  • Opus:旗艦級、適合高階語意推理與開發應用

而我們今天要聚焦的主角 Claude 3.5 sonnet,就是這一代中最被企業採用、CP 值最高的中階模型。


Claude 模型命名邏輯:為什麼叫做 Haiku、Sonnet、Opus?

Anthropic 採用的命名方式其實很有意義,這3種詩歌體裁分別象徵了不同層級的 AI 能力:


這樣的命名方式,也讓使用者更容易理解這些模型之間的層級與應用範圍。而其中的 Claude 3.5 sonnet,就像是 iPhone 的 Pro 版本——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最貴的,但對多數人來說是最實用、最值得投資的選擇。


Claude 3.5 模型差異比較表:Haiku、Sonnet、Opus 一次看懂

為了讓你快速掌握三款 Claude 模型的功能差異,我們整理了一份對比表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3種模型都具備超長上下文記憶(200K tokens),這點是 Claude 系列的優勢之一,尤其在處理長篇報告、PDF、會議記錄等文件時,比起 GPT-4 的標準版本還要實用許多。


為什麼選擇 Claude 3.5 sonnet?中階模型的「全能型選手」

根據 Anthropic 官方與多家國際用戶的測試數據,Claude 3.5 sonnet 是目前最受商業用戶青睞的模型版本。它在以下三個面向表現尤為穩定:

  1. 中英文文件的理解與摘要

  2. 中階邏輯推理能力(例如多輪問答)

  3. 良好的反應速度與 API 穩定性

舉例來說,Notion 團隊在 2024 年中更新 AI 輔助功能時,即採用了 Claude 3.5 sonnet 作為內容生成與摘要引擎。他們指出,Claude 在讀取長篇筆記與會議記錄時,能比 GPT-4 Turbo 更快整理出摘要重點,而且錯誤率更低。


Sonnet 在文件處理能力上的真實優勢

當我們提到「文件理解能力」,不是只是能「讀懂」內容,而是指模型是否具備:

  • 追蹤文內邏輯的能力(例如:前文提到的立場,後文有矛盾時能指出)

  • 擷取關鍵數據並轉化成易懂語句

  • 多層次問題回答(例如針對政策報告提出多角度分析)

Zoom 在其企業內部流程自動化中使用 Claude 3.5 sonnet,來讀取客戶的合約檔案並自動提取付款條款與合約到期提醒。 這些任務以往需要法務人員手動處理,但透過 Sonnet 的多輪查詢與內容理解能力,流程大幅簡化。


ree

為什麼不是 Haiku?看似快速,卻有能力限制

雖然很多人一開始會對「Claude 3.5 haiku」這個輕量模型感興趣,畢竟它反應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低。但實際使用後你會發現:

  • Haiku 在處理複雜邏輯時容易答非所問

  • 當內容太長、資料結構複雜時,常會遺漏關鍵資訊

  • 若整合 API 做進一步商業應用,容易碰到推理能力瓶頸

這也是為什麼像 Slack 在開發 AI 預測性回覆功能時,最終放棄 Haiku 而轉向 Claude 3.5 sonnet。他們測試發現 Haiku 雖然快,但容易錯過用戶訊息中的情緒與潛台詞,而 Sonnet 則能更準確地給出「類似人類助理」的回覆建議。


Claude 3.5 sonnet 的最佳應用場景有哪些?

從目前企業使用狀況來看,Claude 3.5 sonnet 最適合應用在下列三大場景中

1. 客戶服務

  • 自動判讀用戶訊息並提供個人化解答

  • 協助客服人員統整對話歷程並擬定回覆草稿

2. 文件處理與摘要

  • 長篇 PDF、法規說明、自家產品白皮書的摘要

  • 自動彙整跨部門會議記錄重點

3. AI 筆記與內容助手

  • 幫 PM、設計師、行銷人員寫會議筆記、構思簡報

  • 自動生出文章大綱、QA 測試案例、行銷 copywriting 建議

這些應用場景,特別適合中小企業或是團隊沒有 AI 工程師也想快速導入生成式 AI 的使用者。而 Claude 3.5 sonnet 在這些場景中提供的穩定性與理解力,讓它成為比 GPT-4 Turbo 更具 CP 值的選項。


使用情境實測:哪個 Claude 3.5 模型適合你?

選擇 AI 模型,就像挑工具。不是越強越好,而是「適合」才重要。以下針對三種典型企業情境,幫你對應出最適用的 Claude 3.5 模型版本。


情境一:快速回應大量客服訊息

若你的團隊有大量客戶來訊,例如:電商客服、社群管理、教育平台即時問答,Claude 3.5 haiku 是入門好選擇。它的反應速度幾乎是即時等級,非常適合處理 FAQ、常見問題、商品退換貨等場景。

但若客戶詢問涉及「帳號合併」「跨系統操作」這類需要多層理解的內容,Claude 3.5 sonnet 才能真正理解上下文與使用者語境,給出準確回應。

企業實例:Shopify 客服團隊曾在內部測試 Claude 模型輔助客服,他們發現 haiku 適合一般問答,但 sonnet 的表現更像資深客服,能掌握話語中的「情緒」與「問題重點」,進而預判下一步解法。


情境二:整理內部會議記錄、專案資料

企業內部常有多場跨部門會議、專案文件與策略簡報需要整理歸納,這類內容往往超過上萬字,甚至包含專有名詞與邏輯框架。

這時候,Claude 3.5 sonnet 是最適合的中階助理,能有效從長篇資料中提取重點、分類段落,甚至協助你做決策建議草稿。

Notion 團隊的設計師與 PM表示,他們使用 sonnet 模型協助彙整 UX 研究報告,從 80 頁 Figma 註解與測試紀錄中,生成 5 頁設計提案摘要,節省了原本 3 天的人力工時。


Claude 3.5 sonnet

情境三:開發者需要 AI 助理進行邏輯推理與技術整合

如果你是工程師或架構師,需要模型進行邏輯演算、幫助程式碼解析、JSON 資料生成、串接 API 邏輯推理等工作,Claude 3.5 opus 是旗艦首選

雖然 sonnet 也有不錯的推理能力,但 opus 在應付多段技術邏輯時更為穩定,且能處理更多 token。這在大型 API 測試流程與 RAG 文件查詢應用上,差距非常明顯。

例如 Datadog 在內部運維平台中嵌入 Claude API,以 opus 執行自動異常回報判讀與操作說明產出。這樣不僅減少資安團隊判斷時間,還能提升回應一致性。


常見新手問題:Claude 3.5 sonnet 模型好用嗎?會不會很難上手?

這裡快速整理幾個新手最常問的問題:


Claude 模型支援中文嗎?理解能力如何?

是的。Claude 3.5 sonnet 在中文的文件理解與回答能力已達商用等級,根據台灣實測使用者回饋,它在處理財務報表、教育簡章、產品白皮書時的正確率高於 GPT-4 Turbo。

雖然部分情境下中文語氣還略顯書面,但已可勝任 90% 的商業應用。更重要的是,它更擅長理解上下文關係與邏輯矛盾,這是多數新手忽略的選型重點。


Claude 有免費使用方式嗎?註冊流程複雜嗎?

目前台灣用戶可透過 Claude 官方網站 直接註冊使用 Claude 免費版,登入方式與 ChatGPT 類似,支援 Google 帳號一鍵註冊,不需要 VPN,且可選用 3.5 sonnet 作為模型。

若要使用 Claude API,則須開通 Anthropic API 帳戶,目前尚未全面對台灣開放,建議透過如 WeWinCloud 顧問協助取得代管 API 使用權限,可加速企業部署流程。


Claude 3.5 sonnet API 值得導入嗎?

如果你有下列情境之一,就非常建議使用 sonnet API:

  • 想在網站內建智能客服

  • 想在 CRM 系統中加入文字建議、總結、自動回應功能

  • 想建立自動報表解釋、問答系統或內部知識庫

Claude API 與 GPT 相比,計費方式更彈性、支援的上下文更長(200K token),特別適合台灣中小型 SaaS、新創、教育平台導入。


總結與選擇建議:該選哪一款 Claude 3.5 模型?

如果你還在猶豫該選哪個模型,以下是簡單對照建議:


Claude 模型與企業應用的下一步:WeWinCloud 如何協助你導入 AI 工具

選擇適合的 AI 模型只是第一步,真正能創造價值的是「落地整合」。WeWinCloud 雲端科技團隊,專注協助台灣企業:

  • 串接 Claude API 進入內部系統

  • 客製化模型選型與使用場景規劃

  • 提供雲端架構、安全設定、CDN 加速等整合服務

無論你是新創、SaaS、教育平台或傳產數位轉型,我們都能依你的實際需求提供導入建議與技術支援。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