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碼掃描」是什麼?從法規、稽核到實務應用全面解說
- l19951105
- 7月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7月27日

原始碼掃描是什麼?概念與運作原理
從源頭防堵資安風險——原始碼掃描的定義
原始碼掃描(Source Code Scanning)是一種靜態應用程式安全測試(Static Application Security Testing,簡稱 SAST)方法,透過分析應用程式的原始碼,找出潛在的安全漏洞,而不需執行程式。這種「白箱測試」技術可在開發初期即發現問題,避免漏洞進入生產環境。
靜態應用程式安全測試(SAST)與原始碼掃描的關係
SAST 是原始碼掃描的核心技術,透過建立抽象語法樹(AST)來解析程式碼結構,進行控制流程與資料流程分析,並依據預定的安全規則檢測潛在的漏洞,如 SQL 注入、跨站腳本(XSS)等 。
原始碼掃描的工作流程:從提交程式碼到產生報告
程式碼解析:建立 AST,分析程式碼結構。
控制與資料流程分析:追蹤資料在程式中的流動,找出不安全的資料處理方式。
安全規則比對:依據 OWASP Top 10 等標準,檢測常見的安全漏洞。
報告產出:生成詳細的報告,指出漏洞位置、嚴重程度及修復建議。
為什麼企業需要原始碼掃描?
破解迷思:不是只有大型企業才需要資安檢查
許多中小企業認為資安檢查是大型企業的專利,但實際上,資安漏洞對任何規模的企業都可能造成嚴重損失。原始碼掃描能在開發初期發現問題,降低修復成本,提升產品品質。
從軟體供應鏈安全談起:第三方套件與開源碼風險
現代應用程式大量依賴第三方套件與開源碼,這些元件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漏洞。根據 Synopsys 的報告,97% 的程式碼庫包含開源元件,平均每個應用程式包含 528 個開源依賴項 。原始碼掃描能有效檢測這些依賴項的安全性,降低供應鏈風險。
原始碼掃描如何降低人為錯誤帶來的漏洞風險
開發人員在撰寫程式碼時,可能因疏忽導致安全漏洞。原始碼掃描工具能自動檢測程式碼中的潛在問題,提供即時回饋,協助開發人員在開發過程中即時修正錯誤,提升整體程式碼品質。
原始碼掃描與法規遵循的關聯
ISO 27001、GDPR、個資法:你需要哪些資安機制?
企業在遵循 ISO 27001、GDPR 及台灣個資法等法規時,需證明其資訊系統具備適當的安全控制措施。原始碼掃描作為預防性控制手段,能協助企業識別並修復程式碼中的安全漏洞,滿足法規對資訊安全的要求。
政府標案與法規要求:為什麼稽核一定問資安?
參與政府標案的企業,常需通過資安稽核,證明其系統符合資安標準。原始碼掃描報告可作為稽核的證明文件,顯示企業已採取主動措施保障系統安全,提升標案競爭力。

原始碼掃描如何成為合規過程的一環?
將原始碼掃描納入開發流程,能確保每次程式碼變更都經過安全檢查,形成持續的合規機制。透過自動化工具,企業能有效監控程式碼安全,降低合規風險。
實際案例:知名企業如何應用原始碼掃描提升資安
Salesforce:自動化開源軟體安全審查
Salesforce 利用 Snyk 工具自動化開源軟體的安全審查流程,整合內部任務追蹤平台,每月處理超過 20 個審查請求,節省至少 150 小時的人工工作時間,提升開源軟體的安全性 。
Facebook:自建靜態分析工具 Zoncolan
Facebook 為管理龐大的程式碼庫,開發了靜態分析工具 Zoncolan,能在 30 分鐘內掃描 1 億行程式碼,找出潛在的安全問題。該工具每年協助發現約 1,500 個問題,強化整體資安防護 。
常見原始碼掃描工具介紹與比較
選擇適合的原始碼掃描工具對於企業的資安防護至關重要。以下是市面上常見的幾款工具比較:
原始碼掃描導入指南:中小企業如何起步?
導入原始碼掃描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可能面臨資源有限與技術門檻的挑戰。以下是建議的三階段策略:
基礎實施階段:選擇易於上手的工具,如 SonarQube,進行初步的程式碼掃描,建立基本的資安檢測流程。
稽核整合階段:將掃描報告納入內部稽核流程,確保每次程式碼變更都經過安全檢查,提升合規性。
自動化流程階段:與 CI/CD 流程整合,實現自動化的原始碼掃描,提升開發效率與資安防護能力。
結語:安全開發的第一步,從原始碼掃描開始
原始碼掃描不僅是資安防護的基礎,更是企業建立安全開發文化的起點。透過選擇適合的工具與策略,企業能夠在開發初期即發現並修復潛在的安全問題,降低風險,提升產品品質。
若您希望進一步了解如何導入原始碼掃描工具,或需要專業的資安諮詢服務,歡迎聯繫我們。WeWinCloud 雲端科技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 IT 解決方案,協助企業透過 IT 現代化與 AI 科技導入,一起攜手實現更多的可能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