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需要做滲透測試嗎?3大費用評估與效益解析
- l19951105
- 6月3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7月27日

中小企業需要做滲透測試嗎?3大費用評估與效益解析
滲透測試 費用 會不會讓中小企業望之卻步?本篇深入解析3大費用評估要點,結合實例說明效益如何超越支出。
什麼是滲透測試?為什麼費用會大不相同?
滲透測試是資安工程師模擬真實攻擊者,對企業系統漏洞進行辨識與利用的一項服務。它不同於弱點掃描:前者「會嘗試攻擊並滲入」、後者只是「列出可疑弱點」;也不同於一般資安工具,可提供更具體的防禦建議。由於深度探查、技術專業、測試範圍不同,導致 滲透測試 費用 高低不一。
(延伸閱讀:「滲透測試」是什麼?企業資訊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解析)
滲透測試 費用 3大評估要點
下面整理了影響中小企業滲透測試 費用 的3大核心因素:
滲透測試費用 預估範圍
參考市場數據分析,以下數字僅供中小企業初步預算參考:
單一網站或應用程式測試(白/灰箱):約 新台幣15萬~50萬(USD 5,000–30,000)
內部網路/多網段測試:約 新台幣45萬~150萬(USD 15,000–50,000)
API、行動 App、安全性加強測試:依複雜度變化大,建議預備台幣30萬~100萬(USD 10,000–35,000
備註:最終滲透測試 費用 仍需依企業規模、合規需求及實際測試範圍客製報價。
知名企業案例:為什麼他們仍持續投資滲透測試
📌 Adobe2013年 Adobe 進行大規模資料洩漏後,全面強化資安,定期進行「手動+自動」滲透測試,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
📌 Target / Equifax
Target 曾透過弱點掃描發現交易加密出了漏洞,但因未即時處理,導致後續超過7000萬筆信用卡資料外洩。
Equifax 2017年大規模資料外洩事件凸顯,若當時採取更廣泛的滲透測試,可能能在事件發生前識別漏洞。
這些個案證明,即使是大型企業也無法因資安規模而放鬆防護,中小企業若處理敏感資料或金流,意味著相同的滲透測試費用投資應被納入必要考量,否則風險與損失可能遠超成本。

中小企業該不該做滲透測試?先盤點這些因素
中小企業考慮滲透測試時,不僅要看 費用,還要評估以下重要條件:
1. 是否處理敏感資料或金流交易?
若網站或系統涉及客戶個資、信用卡交易或醫療記錄,即使規模不大,資安風險高,滲透測試 費用 投資的回報相對更高。
2. 是否須遵守合規與客戶要求?
某些產業(如金融、電商)或與政府、醫療相關業務,經常有 PCI-DSS、GDPR、ISO 27001 等資安合規需求,滲透測試 成為必要項目。
3. 是否已有過資安警示或異常紀錄?
若曾遭受攻擊或常見漏洞掃描警示,代表系統已暴露風險,適合投入 滲透測試 費用 進行深入檢查與強化。
4. 團隊是否缺乏資安專業人力?
中小企業多依賴外包或內部IT人員,但若無專職資安人力,漏洞可能被忽略,專案投入可彌補此結構性缺口。
常見迷思與真相解析:滲透測試不只是大企業的專利
滲透測試的實際效益:不只是找漏洞這麼簡單
識別隱藏的系統與應用程式弱點
滲透測試工程師會主動測試環境邊界、防火牆、自訂API等,找出一般弱點掃描不易發現的隱藏問題。
幫助資安決策與預算規劃
測試結果提供具體數據,例如「XX功能風險高,建議投資優先修補」,協助管理層制訂資安策略及分配效益最高的費用。
提升供應鏈與客戶的信任感
能向合作夥伴與客戶證明公司已通過資安測試,提高品牌專業形象,甚至作為投標加分項目。
避免資安事件後的高額損失與信譽風險
資安事件可能產生數百萬以上的罰款、賠償、品牌商譽損失,與 滲透測試 費用 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如何量身選擇適合中小企業的方案?
滲透測試 費用 並非越高越好,而是要「符合需求與投資報酬」。以下為選擇過程與重點:
預先明確範圍例如:只測試外部網站、含內部網段或 App/API,都會影響人力與時間成本。企業應自內而外評估優先範圍,以控制費用在合理區間。
要求報價透明化好的資安廠商會提供清楚分項報價,例如工程師時薪、工時估算、測試工具費用、報告製作與後續協助等項目,讓企業能清楚掌控費用來源。
查驗過往案件與報告品質可以要求看廠商為其他客戶(尤其是中大型)撰寫的案例報告,觀察是否具備技術深度、證據圖檔與修補建議。若報告明確具體,通常意味整體質量值得費用投入。
真實市場報價+效益比較示範
以下示範一種中小企業常見架構,並將不同廠商報價做概念比較:
市場平均值基於多家資安顧問的公開報價進行估算,僅供參考。重點不是絕對比價,而是理解總價收益比是否合理。
在線實戰:知名平台的滲透測試布局
以下3個國際級案例,顯示不同規模企業因應需求選擇溫和或全面策略:
Shopify:作為全球電商平台,2020年時期內外網、API及行動 App 都納入滲透測試範圍,且搭配 Bug Bounty 制度,形成「滲透+公開眾力揭漏洞」組合。這類投入即使滲透測試 費用 偏高,仍是其持續成長的投資策略。
Zoom:疫情爆發期間使用量暴增,為防禦攻擊者濫用,Zoom 增加滲透測試頻率與測試深度,涵蓋協作平台核心功能,補足原有資安不到位的盲區。結果其後安全事件顯著減少,市場信心提升。
Airbnb:早期以滲透測試與紅隊演練為主軸,並搭配自動化弱點掃描 + Slack 機制,讓技術團隊整合日常工作流程快速修補,確保所有新專案在上線前都經過安全評估。

費用 vs. 成效:真實回報大公開
範例 A:中小電商平台
年營收 NT$8,000萬,年內金流網站因弱點外洩導致一次小規模資料外漏,外部成本500萬、信譽流失造成9%的營收下滑。
事後投入滲透測試(費用約 NT$250,000),結果協助發現 API 認證邏輯漏洞,並完整修補。對照未來一年,省下潛在罰款與營收損失至少700萬。
範例 B:行動投保新創
新創公司進入市場後要拿牌,需符合金管會合規。滲透測試(約 NT$180,000)與後續文件支持,使其快速獲得系統安全認證,順利接觸更多保險合作金流通路,營收成長超過200%。
下階段:如何控制滲透測試費用?4個策略
分階段實施:先測試關鍵系統、後續再逐步涵蓋內網或 App。
結合弱點掃描工具:每日掃描日誌搭配半年滲透,可降低人力費用。
混合內部+外包:內部同仁初步排除已知漏洞,再由資安團隊做深入測試。
使用 Bug Bounty 規劃:將部分滲透測試外包至信任的白帽平台,補全測試範圍,節省成本。
小結與下一步行動指引
滲透測試不是資安大公司專利,中小企業也能透過「控管範圍、分階段投入、透明報價、適度混合工具/紅隊」等方式,將 滲透測試 費用 控制在合理範圍。
投資滲透測試的真正目的是透過深入檢測與改善,降低未來可能的資安事件損失。
若你也想了解 WeWinCloud 如何客製化滲透測試方案、協助中小企業完成安全升級,我們非常樂意提供免費諮詢與報價方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