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Google Cloud 費用解析:企業上雲前必懂的 7 大成本與效益

已更新:8月6日

Google Cloud

Google Cloud 是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它?

隨著雲端運算成為主流,越來越多企業選擇 Google Cloud 作為其數位轉型與 IT 現代化的基礎平台。不僅大型企業導入,小型企業與新創團隊也紛紛開始思考,是否該將關鍵服務或資料搬遷到雲端,以提升效率與競爭力。


Google Cloud 的基礎介紹與主要服務項目

Google Cloud Platform(簡稱 GCP)是 Google 所提供的一套完整雲端服務平台,涵蓋計算資源(如虛擬機、容器)、儲存服務、資料分析、AI/ML 模型部署、資料庫、DevOps 工具等,幾乎可支援各種產業的雲端應用需求。

以下為 Google Cloud 主要的核心服務分類:

透過這些服務,企業可以打造出高可用性、可擴展且自動化程度高的系統架構。


與 AWS、Azure 相比的 Google Cloud 優勢

儘管 AWS 是目前市占率最高的雲端平台,但 Google Cloud 在特定領域仍具有明顯優勢,尤其在以下幾個方面:

  • 資料分析與處理能力強大:BigQuery 作為 Serverless 資料倉儲系統,在即時查詢與大數據分析方面表現優異,是許多大型企業進行數據決策的首選工具。

  • 機器學習技術深厚:Google 本身就是 AI 領域的領導者,Google Cloud 的 AI 服務(如 Vertex AI)支援快速訓練與部署模型,讓非 AI 專業也能輕鬆使用。

  • 開源與容器友善:GCP 是 Kubernetes 的發源地,對容器應用與微服務架構具高度支援,深受開發團隊喜愛。

  • 性價比高、透明計價:GCP 的定價策略如「持續使用折扣」、「自動推薦資源」等功能,讓企業更容易控制預算。


企業使用 Google Cloud 的常見情境

Google Cloud 適合各種規模的企業,無論是新創公司、地方製造商,還是跨國企業都能從中受益。以下是常見的企業導入情境:

  • 官網與後台系統搬遷上雲,減少維運與電力成本,提升可用性

  • 串接第三方 SaaS、ERP 或 CRM 系統,整合內外部數據

  • 進行資料分析與報表自動化,協助管理階層即時決策

  • 建置混合雲或多雲架構,提升 IT 彈性與容災能力

Google Cloud

Google Cloud 的計費機制總覽

對許多企業主來說,雲端平台「看起來靈活、好用」,但最大的疑問常常是:「到底會花多少錢?」Google Cloud 的費用結構雖然透明,但因為是以「實際用量」計算,不同服務的計費邏輯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導入前了解計費方式相當重要。


採用「按需計費」與「預留合約」的差異

Google Cloud 提供兩種主要的付費模式:

兩者的差別,就像是「隨租隨用」與「簽年約享折扣」的概念。企業若對使用量有預期,可考慮預約資源,換取更好的價格條件。


什麼是 Sustained Use Discount(持續使用折扣)?

Google Cloud 提供自動套用的「持續使用折扣」,當一個虛擬機實例使用超過月度一定比例時間時(例如 25%、50% 以上),系統會自動給予使用折扣。這項設計,對於常駐運作的服務非常有利,無需手動申請或預測。


Committed Use Discount(承諾使用折扣)該怎麼評估?

企業若預期某項資源(如記憶體、CPU)在接下來一年都會穩定使用,便可考慮簽訂 Committed Use 契約。這可大幅降低每小時單價,但需提前鎖定資源。

評估這類契約是否合適時,建議以過去 3~6 個月的用量資料為依據,並考慮業務季節波動與未來成長計劃。


Google Cloud 各服務的費用明細拆解

以下是 Google Cloud 常見服務的定價邏輯與使用建議:


Compute Engine:彈性虛擬機的核心費用

Compute Engine 是 GCP 最常使用的服務之一,提供不同機型選擇(如 e2、n2、c2),每種機型都有對應的 CPU、RAM 價格。

  • 建議選用「自訂機型」避免資源浪費

  • 可設定自動關機、預約啟動排程

  • 非關鍵任務可選擇 Preemptible VM(成本低廉但會隨時終止)


Cloud Storage:多層級儲存降低成本

Google Cloud 提供四種儲存類型,針對不同使用頻率與回存需求設計:

企業可將歷史資料或影像存入 Coldline 或 Archive,節省大量儲存費用。


BigQuery:依據查詢與儲存計費的大數據倉儲

BigQuery 是 Serverless 的資料分析平台,不需管理伺服器,價格依據查詢的資料量與儲存空間計算。為了避免費用爆量,可設定查詢上限與使用者配額。

國際電商平台 Shopify 就是透過 BigQuery 處理每日交易與瀏覽資料,並搭配 Looker 進行報表視覺化,提升營運效率。


Google Cloud 如何計算實際支出?常見費用盲點與錯誤

雖然 Google Cloud 採取的是「用多少付多少」的彈性計費模式,但實際運作中,仍有許多企業在未設限或未設定警示時,出現「帳單爆量」的情況。


雲端計費單位與計價方式說明

Google Cloud 大多數服務是以「秒」為最小單位計價,對短期任務非常友善。然而,各項資源可能有不同的「啟用費」、「最低使用門檻」或「開機即收費」等細節。

舉例來說:

  • Compute Engine 虛擬機即便閒置也會計費,除非完全停止或刪除

  • Cloud Storage 取用冷資料時會額外收取讀取費用

  • BigQuery 查詢的是「掃描資料量」,而非回傳資料筆數


常見的隱藏成本與誤區


這些情況若未設監控與預警,很容易在月底收到意料之外的高額帳單。


Google Cloud

企業如何有效評估導入 Google Cloud 的投資效益

雲端不僅是一種技術選擇,更是一種商業決策。透過 Google Cloud,企業可以在成本之外獲得更大的彈性與效率。


從 TCO(總體擁有成本)角度看 Google Cloud 成本效益

TCO 會考量的不僅是直接費用,還包含下列項目:

  • 設備購置與汰換成本(地端伺服器、儲存設備等)

  • 維護人力與資安資源的持續投入

  • 停機時間對業務營運的損失

  • 彈性不足導致的開發瓶頸與延遲上線成本

許多企業在導入 Google Cloud 後,雖帳單出現,但實際營運總成本卻下降了。


雲端與地端部署的成本比較


這些比較點能幫助管理層釐清真正的「價值來源」,而非只看帳面支出。


降低 Google Cloud 費用的 7 個實用策略

企業可以透過一些內建工具與策略來有效控管預算,同時不影響系統效能。

策略總覽

  1. 啟用費用報表與預算警示:

    使用 Billing Report 與 Budget Alerts,設定每日/月預算上限。

  2. 善用 Recommender 工具:

    讓系統自動建議過度配置或未使用資源。

  3. 挑選合適機型:

    根據實際工作負載選擇 e2、n2、或自定機型,不要超配。

  4. 使用 Preemptible VM:

    適合短期、非即時任務,價格較一般 VM 低廉。

  5. 選擇正確的儲存類型:

    冷資料選擇 Nearline/Coldline,節省大額儲存費用。

  6. 排程關機與排程啟動:

    針對非工作時間的資源(如開發測試機)自動關閉。

  7. 設計資源標籤與部門分類:

    讓成本可追蹤至部門或專案,提升財務透明度。

這些做法若能系統化執行,不僅能控制預算,更能讓團隊養成成本意識。


實際案例:知名企業如何用 Google Cloud 降低成本並創造效益

教育平台:Coursera

Coursera 將課程影音與使用者資料導入 Google Cloud Storage 與 BigQuery,讓全球學生即時觀看課程並獲得個人化推薦,同時降低了基礎設施的維運成本與資安風險。


電商平台:Zalando

歐洲時尚電商 Zalando 使用 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進行自動化擴容,應對促銷高峰流量,並搭配 Cloud Load Balancing 減少部署延遲,提高轉換率。


製造業:Schneider Electric

施耐德電機導入 Google Cloud AI 工具來分析設備運行數據並預測異常,大幅降低維修成本與設備停機風險,強化整體生產效率。


娛樂產業:Spotify

Spotify 在 Google Cloud 上建立多地區資料湖,用來即時分析用戶行為、推薦歌單並強化行銷回應速度,成功縮短資料處理時間並降低 IT 成本。

Google Cloud

企業在導入 Google Cloud 前該準備什麼?

導入雲端不只是換一個平台,更是一次 IT 架構與流程的轉型。企業可從以下三個面向準備:

財務層面

  • 預估費用區間、啟用預算控管工具

  • 評估現有成本並建立 TCO 比較模型


技術層面

  • 資源盤點、資料分層儲存規劃

  • 建立帳號與 IAM 權限設定原則

  • 自動化部署與監控工具規劃


組織層面

  • 尋找具備雲端知識的夥伴協助評估

  • 教育內部團隊關於資源與費用控管

  • 設計逐步遷移計畫,降低風險

Google 提供多種免費工具協助企業事前模擬,包括:

  • Google Cloud Pricing Calculator(試算各種服務預算)

  • TCO Tool(地端 vs 雲端總成本比較)


總結:掌握 Google Cloud 費用邏輯,避免誤踩預算地雷

雲端不再只是技術人員的選擇,而是企業決策層級的重要策略。導入 Google Cloud 能帶來的,不只是設備節省,更是速度、彈性、效能與市場應變能力的提升。

導入前,請記得:

  • 掌握費用結構與計價模式

  • 避免誤踩常見成本地雷

  • 善用工具與策略預防帳單暴增

  • 從投資報酬與營運效益評估整體價值


WeWinCloud 雲端科技:企業導入 Google Cloud 的在地夥伴

WeWinCloud 雲端科技擁有完整的 Google Cloud 導入經驗,結合 AIOps、APM、RUM 與多雲資源整合能力,協助台灣企業量身打造最適合的雲端成本優化方案。從系統上雲、效能監控、資源配置到資安防護,我們提供一站式服務,讓企業雲端轉型更簡單、更穩定。

歡迎立即聯繫我們,一起探索更具成本效益的雲端未來!




留言


bottom of page